既保護本地環境又保護全球環境

保護當地生態系統與緩解氣候變遷同等重要,藉由對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可行性研究和環境影響評估,泰興展現了此項承諾。
政府承諾電力供應將從煤炭轉移到再生能源與排放量較低的天然氣,已達到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台灣將在未來十年內增加或改建15GW容量的天然氣發電,這將至少產生總電力需求的50%。但是,台灣沒有自產天然氣供應,完全依靠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更多的天然氣發電廠需要更多的液化天然氣,但台灣既有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儲槽已經滿載,這就是期待已久的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其存儲設施對台灣的能源轉型和減緩氣候變遷工作如此重要的原因。
該接收站位於台灣北部桃園市觀塘工業區,年產能為300萬噸,包括兩座16萬公秉液化天然氣儲槽以及與現有天然氣供應連接的氣化和天然氣供應設施系統。第三接收站的興建對位於附近正在大規模擴建的大潭燃氣發電廠提供燃料至關重要。
但是,這一接收站位於敏感的海洋環境,長期以來該計畫引起環保團體的反對,尤其是在原開發計畫範圍發現了藻礁之後。
鑒於泰興擁有成功處理困難環境方面的長期記錄,台灣中油公司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重新設計該設施,保留產能所需的範圍,以確保其對當地環境的影響降至最小。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泰興:
將開發面積從232公頃減少到23公頃。
將儲槽海堤遠離藻礁地區,並由一條2公里長的管線沿海堤連接到接收站。
對當地生態系統進行全面調查,並制定環境監測計畫。
泰興在第三接收站的工作並非僅於此,還包括了可行性研究,其中不僅包括設施的設計,還包括預算估計和風險評估。
有了泰興的努力,第三接收站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並於2018年10月8日獲准開始興建施工。中油正加緊腳步計畫於2025年12月投入營運。